2024年AHA与ARC联合发布的急救指南更新了哪些内容?(六)
-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2024更新指南中文摘
低体温
2024(更新):对出现低体温体征和症状的人(见表 4),应采取以下措施防止进一步热量流失:将其转移至温暖环境,脱去湿透的衣物,用毯子进行被动复温,并在条件允许时进行主动复温。
2024(更新):若无法立即将低体温患者转移至温暖环境,应采取以下措施防止热量继续流失:与地面隔离,遮盖头颈部位,并在干燥隔热层外加一层塑料或铝箔以防止热量被风吹散。
2024(更新):使用任何类型的复温设备时,急救人员应严格遵守设备使用说明,在热源与皮肤间加设隔热层,并密切关注是否出现烧伤和压力性损伤。
2024(更新):若低体温患者出现反应能力下降(如无反应、无法保持清醒、言语含糊、意识混乱或无法配合脱衣),或出现面色苍白、紫绀或皮肤冻僵等症状,应立即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同时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为患者复温。
2024(更新):对于出现冷应激或轻度低体温、意识清醒且能安全进食或饮水的患者,建议提供高热量食物或饮品。
2024(更新):若反应能力下降的低体温患者身着潮湿(非湿透)衣物(如涤纶抓绒),且无法立即转移至温暖环境,可采用低体温包裹法进行主动复温。这种方法包括使用化学加热毯、塑料或铝箔层以及保温毯,直接包裹在潮湿衣物外层。
2024(更新):相较于化学加热包或强制通风系统等其他主动复温技术,对人体复温法并无明显优势。
2024(更新):单独或主要使用小号手套或靴内化学加热包作为复温手段对低体温患者并无实际效果。
2024(更新):切勿对低体温患者的四肢使用热源、摩擦或按摩。
2024(更 新):对于反应能力下降的低体温患者(中度至严重低体温),使用温水淋浴或温水浸泡进行复温可能会造成伤害,因为这可能导致核心体温骤降、低血压、跌倒甚至溺水。
理由:意外低体温是一种环境性急症,可能在城市、乡村甚至恶劣环境中出现。在美国,低体温每年导致约 1,300 人死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探讨预防和处理低体温的最佳方法,其中包括对比不同复温技术的效果。2024 年指南汲取了野外医学和登山领域的相关文献,提出了比往年更为全面的急救处理建议。
编者按:一提到“低体温”都让人不禁想起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多人遇难事件的悲惨教训。逝者如斯,但正确掌握低体温的急救方法才是重中之重。之前AHA HS的课程中虽有提及,但内容非常之少。新指南参照了野外医学和登山领域的相关文献,丰富和细化了这部分内容。另,需要提醒的是,对于低体温和冻伤复温的关键信息在于复温重点是核心区域。这一点在下面的冻伤急救更新内容有提及:对于中度至严重低体温患者,应先进行核心体温复温,再处理冻伤。
冻伤
2024(更新):冻伤组织解冻的最佳方法是将其浸入 37 至 40 °C (99‑104 °F) 的清洁温水中。
2024( 更 新):在确保不会再次冻结的前提下,应尽快为冻伤组织复温。
2024(更新):若无法进行温水浸泡,可让冻伤组织在温暖室内自然复温,或靠近患者自身温暖的皮肤区域。
2024(更新):冻伤患者应立即就医。
2024(更新):应迅速移除冻伤肢体上的首饰或其他可能造成压迫的物品。
2024(更新):对于中度至严重低体温患者,应先进行核心体温复温,再处理冻伤。
2024(更新):应尽可能保护冻伤部位免受进一步损伤,避免使用冻伤的脚和脚趾行走。
2024(更新):对于已冻伤和解冻的组织,以及脚趾和手指之间,应使用松软、清洁、干燥的纱布或无菌棉质敷料。包扎时应保持松散,以适应可能的肿胀,避免对下层组织施加压力。
2024(更新):可考虑给予冻伤患者布洛芬,以缓解疼痛并预防进一步的组织损伤。
2024(更新):急救人员不应处理冻伤引起的水疱。
理由:冻伤可造成组织永久性损伤,甚至导致手指或肢体截肢。冻伤可能发生在城市或偏远地区。由于反复复温和冰冻会加重损伤,冻伤的治疗方法需根据具体环境而定。2024 年冻伤急救指南对相关建议进行了大幅细化。
编者按:冻伤部分也是新细化的内容,温水是最佳的人体冻伤组织恢复的方式,对于中重度的低体温患者增加了复温的关键核心体温复温。
热烧伤冷却后的护理
2024(更新):如果出现全层烧伤,或部分中重度烧伤面积大于患者手掌,或涉及面部、手部、足部或生殖器区域,应立即寻求专业医务人员的评估。
2024(更新):如果患者出现吸入性烟雾损伤的迹象,如面部烧伤、呼吸困难、鼻毛烧焦或鼻口周围有烟灰,应立即启动 EMS。
2024(更新):热烧伤患者应立即摘除烧伤区域的所有首饰、腰带和其他贴身物品。
2024(更新):对热烧伤引起的疼痛,可适当使用非处方止痛药。
2024(更新):冷却后,对于在家处理的小面积轻度烧伤,可以考虑在开放性烧伤创面上涂抹凡士林、含凡士林的抗生素软膏、蜂蜜或芦荟,并使用干净的不粘敷料覆盖。
2024(更新):冷却后,在等待专业医务人员评估期间,可以用干净的布或不粘的干性敷料轻轻覆盖皮肤完好或水疱未破的烧伤区域。
理由:虽然自2015年以来,热烧伤的初步处理建议基本保持不变,但 2024 年的建议纳入了轻度烧伤治疗的最佳实践,包括采用局部疗法为伤口愈合创造有利环境。
编者按:对于烧伤的急救处理,新指南的内容也是丰富了轻度烧伤的处理,建议考虑在开放性烧伤创面涂抹的建议,但笔者还是不建议采用国内民间的土法(特别是酱油之类带色素沉淀的)。
运动性脱水的口服补液方法
2024(更新):若患者未出现休克、意识混乱或吞咽困难,急救人员应协助或鼓励运动性脱水者饮用任何可获得的补液饮料或饮用水进行口服补液。
2024(更新):在所有种类的液体均可选择的情况下,建议优先选择 4% 至 9% 的碳水化合物-电解质饮料,而非饮用水、0% 至 3.9%的碳水化合物-电解质饮料、椰子水或低脂牛奶。
理由:此更新基于最新研究结果,表明 4% 至 9% 的碳水化合物-电解质饮料比其他口服补液方案更易被人体吸收和保留。
编者按:对于运动性脱水的口服补液方法,年初也曾在国际上有个组织的更新指南中看到这一点,直到AHA的更新指南发布后,笔者尚存有一定的困惑,如何在众多的电解质饮料中,选择和分辨出最佳的4%--9%的浓度含量?希望后续的电解质饮品厂家,看到这个更新之后,直接标出碳水化合物占比,查询了下,某宝XXXX每100毫升中含有6.2克的碳水化合物和49毫克的钠,对比这个范围还是对的。
而下图的这个某外XX电解质水的含量貌似是每100毫升中2.5mg碳水化合物,但其钾含量直接表明是≥4%。
所以,新指南这样的区分,对于教授普通公众,还是让人比较困惑。如果您有更好的见解,也欢迎留言讨论。
加入我们,学会拯救生命
-
微信咨询
-
-
--------------------------------------------
-
海博涵是由海博涵医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www.5151tcm.com)打造的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平台。致力于打造实用医学技能的普及与培训。为我们的健康而努力!2019年推出急救专项培训项目——心脏急救卫士,打造国内、国际急救标准化课程;欢迎您的持续关注!
-